牛奶含有大量激素,有毒还会致癌?

牛奶,一种被誉为“液体黄金”的物质。很多人都有在早餐或睡前喝一杯牛奶的习惯,有补钙、助眠等好处。

然而,美国洛马琳达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喝一杯牛奶,会使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50%。牛奶会不会增加癌症风险?每天喝多少最健康?

5.3万人研究:牛奶增加乳腺癌风险?

一项来自于美国洛马琳达大学的研究表明,每天喝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杯的牛奶会使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30%;每天喝一杯,相关风险会上升到50%,这一数据来自于对美国5.3万名女性进行长达8年的跟踪研究的结果。问题来了,牛奶真的致癌吗?

首先,我们需要看看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始文章。这是一篇来自于《国际流行病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标题是《Dairy, soy,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those confounded milk》(乳制品、大豆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

看看他们的结论,牛奶与乳腺癌的风险有关,与豆制品无关。不过这一结论的研究对象是平均年龄57.1岁的女性,并不能得出所有年龄层的女性都适用这一结论。换句话说,该研究的结论应该是年纪较大的美国女性中,较多的牛奶摄入与较高的乳腺癌发病率存在相关性。

注意到没有,该项研究的结论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医院的死亡人群比例高于社会人群,医院与死亡存在相关关系,但我们并不能得出结论:医院造成了死亡。落实到牛奶问题,就是不能得出牛奶导致乳腺癌的结论。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此项研究样本是北美妇女,并不能代表中国女性的状况,而且此项研究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完成的,不能排除其受访者记忆误差的可能。

牛奶也不能随便喝,小心这2种物质

但是,无法得出牛奶与乳腺癌因果关系的结论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受限制地喝牛奶。美国癌症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中发现,从商场购买的15种牛奶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竟然含有15种雌激素和雌激素代谢衍生物。

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人体分泌激素是为了调节自身的各项生理机能,但是假如外源性激素太多的情况下,就可能干扰人体机能。身体之中过高的雌激素水平会促进乳腺导管上皮细胞持续性增殖,这种增殖往往会朝着乳腺导管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甚至乳腺癌的方向发展。

牛奶诱发人们癌症的联想还在于一种称为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IGF-1浓度的升高会增加癌症的风险,牛奶是IGF-1的重要来源,而那些经常喝牛奶的人血液中也含有大量的IGF-1。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牛奶每天饮用量适当限制还是必要的。

事实上,来自哈佛大学等研究机构的36位营养学、奶制品、流行病学方面的专家也有共识:每天大约237ml的牛奶其雌激素水平以及IGF-1水平相对较小,应该来说是安全的。

2类人不宜喝牛奶,这样选择更健康

尽管牛奶与乳腺癌的关系存在争论,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牛奶却是肯定的!至少有两类人群喝牛奶需要注意,一类是乳糖不耐受者,另一类是BCM7不耐受者。

先来看看乳糖不耐受的问题。何为乳糖不耐受?简单说就是人体小肠黏膜缺乏或者是一种可以分解乳糖的酶-乳糖酶不足,这会导致食物中的乳糖不能分解为小肠可以吸收的形式-半乳糖和葡萄糖,为小肠吸收。肠道中大量的乳糖存在会导致大肠细菌将其酵解产生大量短链脂肪酸和氢气,并吸收大量水分,从而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牛奶中含有乳糖,有乳糖不耐受者应该避免喝牛奶。

我国居民尤其是汉族居民乳糖不耐受非常高发,发生率高达75%-95%,这与欧美国家的30%的乳糖不耐受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我们认为,与欧美居民相比较,国人的体质更不适合喝牛奶。

当然,酸奶可以部分解决乳糖不耐受的问题。这是因为,纯牛奶在发酵过程中其乳糖绝大部分转变为乳酸和其它有机酸,这不仅赋予了酸奶清爽的口感,也有助于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酸奶中的乳糖并没有完全被分解,仅仅是乳糖的含量减少,假如你的体内几乎没有乳糖酶,喝酸奶同样可能引起不适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 

发布时间:2022-01-07 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