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将建立养老服务顾问制度,探索实施“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支持物业服务公司提供老年餐、定期访视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北京市22日正式发布了《加快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公布了30项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
家庭护理试点[家庭护理床/s2/]
计划规定,到2022年底,每个区将至少建立一个区级公共养老金机构。制定服务清单和保障标准,为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护理服务。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包括:城乡贫困老人和其他供养群体;低收入或低收入家庭是残疾人、智力迟钝者、老年人等困难的保障群体;残疾人、弱智、重度残疾人、特殊计划生育老年人等重点保护群体。
在建设一个紧密、准确的居家社区护理体系方面,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到2022年底,建成不少于350个街道(乡镇)老年护理中心和不少于1200个社区护理中转站,使用效率将不断提高。同时,建设不少于100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从2020年到2022年,该市每年将培训1万名老年护士、500名老年服务机构负责人和500名老年社会工作者。到2020年底,供养差、低收入、低收入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家庭将基本完成适度老龄化转型。
同时,我市还将建立养老服务顾问制度,探索实施“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这是结合当前物业服务增加养老服务的提供,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例如,产权单位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养老服务,如膳食和清洁。
减少养老金服务的税收负担
计划很明确,将减少养老金服务的税收负担。连锁经营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单店享受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养老服务所得免征增值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总收入。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免征全额土地复垦费,营利性养老机构减半征收。
与此同时,我们将增加对养老金服务的财政支持,并支持扩大老年保险计划,如老年人意外保险和对无子女家庭的全面保护。加大对养老服务运营的支持。在政府购买涉及探访和精确援助的养老服务时,将优先考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探索按规定将基本治疗康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逐步统一京津冀地区养老服务和信用评估的标准和规范。我们将共同努力,推动养老设施建设,提高北京周边地区(如“同武郎”)的服务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选择。
制定计划保护养老服务用地[/s2/]
[计划很清楚。《北京市养老专项规划》将设立特殊类型的养老用地,并明确养老设施的范围。
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综合实施方案时,各区应协调实施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用地。如果现有养老服务设施与规划有重大冲突,调整前应优先实施新的养老服务设施点。
承担基本养老服务的公共养老机构或公益性社会养老机构组织的养老服务设施,土地供应采用划拨方式。以社会资本为主导的非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和试点建设的集中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将提供土地补偿。对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严禁利用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进行变相房地产开发。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养老服务用地纳入土地市场信用体系。(近藤)
发布时间:2020-05-25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