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事件频发,自救与救人有科学步骤

8月初,河南5天内发生4起溺水事件,8人死亡;大数据显示,从6月到8月,重庆的溺水率很高,学生溺水占伤亡人数的42.4%...

最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致中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提到,溺水是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而暑假是溺水高发时期。我希望父母能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保持沉默警惕危险

溺水也叫溺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溺水事故是青少年意外伤害事故中的头号杀手。2016年10月,中国发布了第一份溺水急救指导文件《溺水急救专家共识》。

如果你不小心淹死了,你应该如何自救?“不熟悉水的人应该尽量不要惊慌。如果他们周围有漂浮的物体,他们必须密切注意。与此同时,如果他们周围有人,应立即呼救。”《溺水急救专家共识》的主要作者、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至说,如果周围没有人,试着放松全身,试着仰卧,让头向后仰,鼻子和嘴从水中呼吸,并定期抚摸手和腿。不要惊慌,积蓄力量,等待救援。

“如果游泳者在水中小腿抽筋,他应该采取仰泳姿势,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弯曲到脚背侧,以便在抽筋缓解后,他可以慢慢游到岸边。”他说。

在帮助他人时,陈至强调,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识别“沉默”上,警惕“沉默中的危险”。

他进一步解释说,与第一个喊的溺水人不同,淹死一段时间的溺水人可能会失去挣扎和哭泣的能力,不会平躺在水面上漂浮。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安静。溺水者通常面朝下,以近似直立的状态静静地漂浮在水中,这似乎很正常,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正常的潜水状态,导致不及时的救援和死亡。

“因此,如果发现有人在水中处于安静状态,就必须保持警惕。此时,对于目击者和专业应急人员来说,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是非常重要的。”陈至说。

缓解缺氧是关键

当有人被发现溺水时,我相信每个目击者都不会是袖手旁观。然而,营救者牺牲的情况经常在报纸上报道。如何科学地帮助溺水的人?

陈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目击者一定不要惊慌,也不要建议没有经过救援训练的游泳者冲进水中进行救援。专业救援人员在下水前应清楚观察位置,从落水人员背后进行救援,避免落水人员挣扎造成危险或救援失败。

"在寻求专业协助时,第一证人可以迅速在附近找到可用的漂浮物体,如救生圈、长杆、轮胎、泡沫塑料等。,让溺水的人抓住并帮助上岸。不要在岸上进行多人手拉手的救援。这种救援方法很容易导致许多救援人员弃水而去,造成更多的死亡。”陈至说。

在许多报道中,当一个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救助者首先为他控制水。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行为。

“溺水的根本原因是缺氧。”陈至指出,通过控制水倒出的水是胃里的水,因为溺水的人会在窒息前反复吞咽水,这导致胃里充满了水,但致命的根本原因不是人喝了太多的水,而是缺氧造成的窒息。即使水进入肺部导致缺氧,控制水的常用方法,如倒立、击打腹部、拍打背部等。是无效的。肺部的水只能被胸部按压产生的血流带走。此外,许多早期溺水的人由于反射性喉痉挛而窒息,而且他们的肺里没有多少水。

“简而言之,水控制是无效和有害的,因为它一方面延迟了心肺复苏的实施,另一方面增加了由胃内容物回流引起的气道异物阻塞的风险。”陈至说,人们被捞出后,不应该先控制水,以免延误救援时间。相反,他们应该首先判断溺水的人是有意识的还是有呼吸的,并尽快打电话求助或拨打120。

如果溺水者有意识且没有呼吸困难的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试着擦干他身上的水,让他保持温暖并等待救护车到来。如果溺水者已失去知觉,但仍有呼吸和脉搏,应先清理口鼻异物,确保呼吸道通畅,使溺水者处于侧卧位,并密切观察溺水者的情况,直至救护车到达。

如果发现溺水者没有自主有效的呼吸或只有奄奄一息的呼吸,他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进行基本的生命支持。基本生命支持应遵循A-B-C-D顺序,即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部按压和早期除颤。具体来说,就是将患者口鼻内的异物清理干净,打开气道,进行2-5次人工呼吸,然后按照30: 2的比例进行2次人工通气,即每30次胸部按压后,进行连续抢救。如果条件允许,应在心肺复苏后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早期除颤,直到救护车到达。

“要特别注意,当溺水导致心脏骤停时,胸外按压和呼吸同样重要,两者都不能忽视。此外,心肺复苏应继续进行,中断时间不应超过10秒。”陈至说。

(实习记者余子月)

发布时间:2020-08-10 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