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免疫长城”,献出一“臂”之力

目前,全国各地正按照“照顾一切、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确保安全”的原则,加快新冠肺炎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城市的预防接种工作。自去年12月15日以来,短短4个月,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总量已升至世界第二,但距离建立群体免疫屏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尽快建成免疫长城,健康的人迫切需要给一只“胳膊”。

【/h/】随着云南瑞丽疫情的有效控制,近期我国疫情普遍好转,为五一之旅开了绿灯。然而,从全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高水平流行阶段,每日报告病例高达30万至50万,且上升趋势有增无减。这意味着来自境外输入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境外输入造成的当地疫情扩散风险依然存在。在这个“窗口期”,采取预防措施是我国大力推广预防接种的关键。

【/h/】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多次建议,要达到理想的群体免疫保护效果,需要10亿人左右才能接种疫苗。如果国内疫苗接种量不达标,只能起到个体保护的作用。也就是说,当传染源输入时,便会出现疫情,而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只要接触到新冠肺炎,便会普遍易受感染,得不到保护。这就是科普频繁提到的“接种疫苗不仅是为了保护别人,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基本逻辑。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要变量来自新冠肺炎变异。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主要疫区的毒株变异尚未超过可控范围,加快疫苗接种进程更加紧迫。只有保证接种速度始终跑在病毒突变之前,尽快遏制疫情,才能真正避免疫情的加剧,甚至避免失控的病毒突变导致疫苗失效。

【/h/】目前,为了加大疫苗接种力度,中国确定了“应接全部疫苗”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这意味着所有健康人中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责任,献出自己的“手臂”,早日为老人、儿童和免疫力弱的人筑起坚固的“免疫长城”。各级有关主管部门和政府要加强保障供应、分配和协调的力度,抓紧解决部分地区种苗短缺问题,确保所有健康人群都能方便、及时地获得安全疫苗。(作者均为新华社记者)

发布时间:2021-04-23 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