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卫法律专家谈“肿瘤治疗黑幕”:过度医疗属违法行为,大多数医生不这样

【/h/】近日,临床医生张宇在网上发表长篇文章,披露“癌症黑幕治疗”引发舆论震荡。4月19日,国家卫健委在其官方信息平台回应称,关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肿瘤科医生反映癌症治疗黑幕”网络信息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对相关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

【/h/】张宇在长文中指出,相当比例的癌症患者花费了不必要的、昂贵的费用,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是因为诊疗不规范甚至错误而死亡的。张宇列举了一个没钱没钱的癌症患者。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副主任医师卢伟治疗,患者不幸去世,欠债10多万元。

【/h/】张宇说,患者死得早是因为卢伟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放弃成本较低的治疗方案,转而采用“成本大幅上升的异国二线治疗方案”,以及无效、昂贵、非法的NK治疗。张宇称这样的诊疗方案是典型的过度医疗行为。

【/h/】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专访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卫健委信访、医疗管理、法律咨询专家、北京华为律师事务所主任郑。

【/h/】作为医疗卫生法律领域的专家,郑在处理医疗纠纷方面有着30多年的经验。她说,2020年6月实施的《基本医疗卫生促进法》明确指出,医疗卫生人员应当遵循医学科学的规律,遵守临床诊疗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范,遵守医德医风,使用适当的技术和药物,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因病施治,不得过度治疗。这是国家首次将“过度医疗”写入法律。侵权责任法以前的术语是“过度审查”。

郑说:“过度医疗很难定义。虽然国内很多疾病都有规范的诊疗指南,但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当患者有特殊情况时,医生不能忽视,所以可能会有一些调整方案。”这些超出诊疗指南的试探性探索,已经成为过度治疗的模糊地带。

【/h/】郑认为,张宇发表揭露“癌症治疗黑幕”的重要价值在于,让国家重视此事,规范癌症治疗,同时提醒医生自律。国家卫健委在回应中指出,相关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继续推进癌症诊疗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规范化体系,加强监督指导,确保相关要求落实,努力提高癌症诊疗规范化水平,维护人民健康权益。

郑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虽然张伟博士的文章引起了很多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癌症治疗都不规范。过度医疗只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大多数医生都没有。”长期处理医疗纠纷的郑担心,中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刚刚略有缓和的医患关系可能会被这一事件破坏。

郑说,过度医疗往往是一个伦理问题。她告诉记者她参加的一家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的会议。作为一个癌症晚期的患者,国内已知的治疗方案都用过,但仍然无效。患者了解到,当时有一家外国制药公司正在进行一种新药的临床试验,据说疗效很好,但该药尚未上市。病人想买这种未上市的药治病,但药企需要他在国内开。

这个案例不仅提供了避免过度治疗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说明了肿瘤治疗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时。如何在探索性治疗和规范性指南之间取得平衡?郑认为,包括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医疗保险局在内的政策法规的监督是必要的;此外,医院还应做好自查工作,包括新技术诊疗流程的伦理审查,复杂肿瘤的用药方案应进行多学科会诊或咨询科室上级医生进行审查;最后,医生要自律,不仅要依法执业,还要考虑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经验。

【/h/】上述各项监管措施的实施,最终应以医生客观地向患者说明利弊并征得其同意为基础,而不是主动诱导。

【/h/】张宇医生这次揭露的“黑幕癌症治疗”的核心争议点之一,是价值几万元的NK疗法是患者自己要求还是医生诱导。据有关报道,死者的女儿坚持认为这个治疗方案是卢伟推荐的,而卢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是他介绍的,而是家属从其他途径了解到的,前来咨询。卢伟说明原理后,家属决定采用NK疗法。

【/h/】目前对于医患之间的是非对错还没有官方的定论。4月19日,国家卫健委在其官方微博账号@健康中国发布调查公告,引发网友热议。经过多日的舆论发酵,记者发现,这条微博最受好评的消息是:“好好调查!”既不能凉医生的心,也不能凉病人的心!"

发布时间:2021-04-28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