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肺炎防治工作正常化后,国家高度重视对人群的心理健康咨询,心理治疗也跃入了公众的视野。按近两年报考心理治疗师的人员结构来看,主要是临床医生、护士、心理学专业、社会工作者。从医院类型来看,好像私立医院比较多。在一些私立医院,有几十个人集体备考,说明在药品零差价之后,心理学和社会医学的时代即将到来。毕竟民营医院的生存发展靠的是创新,曾经靠优质服务取胜。公立医院的服务有了很大的提升之后,民营医院竞争的法宝只能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不仅是一种诊疗技术,也是医疗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心理治疗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热情已经成为心理学和社会医学发展的风向标。
现代医学模式有三个维度。随着基因技术和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医学仍然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然而,随着价值医学和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精神医学和社会两种模式有融合的趋势,并显示出突出的发展动力。那么,心理学和社会医学的实践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把心理咨询融入医疗。事实上,许多医院已经将心理咨询师招聘到医疗岗位。比如整形医院的术前术后咨询,精神康复医院对患者的心理咨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初诊患者的心理评估和筛查,很多医院在招聘医务社工时明确要求有心理咨询师的资质。心理咨询师在很多医院的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心理门诊、医务社会工作部门都能看到。
其次,将心理治疗普及到所有临床科室。传统的心理治疗只是作为一种技术在精神病学专业使用。现代医学模式中的精神医学和社会医学,应该是针对所有的患者,而不仅仅是精神病患者。所有的疾病患者都会有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很多心身疾病都有复杂的心理因素,必须通过心理治疗来解决。光靠生物医学不仅无效,还会使医疗成本增加。只有增加心理治疗,才能保证诊疗效果,降低诊疗成本,增强诊疗的价值感。然而,由于心理治疗人才的严重短缺,心理治疗的普及仍然是当前医疗中的一个巨大问题。
卫生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心理治疗师的培训,包括在非精神病医疗机构培训心理治疗师,通过社会购买服务加快心理治疗师的培训,鼓励临床医生、护士和医务社会工作者积极申请心理治疗师成为“双师型”医学人才医疗机构管理者应更加重视心理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放开对有兴趣申请心理治疗师的医务人员的限制,允许其积极申请心理治疗师因为心理治疗师资质不仅是技术职称的象征,更是执业现代医学模式的标签。医疗机构心理医学的实践不仅要依靠专职的心理治疗师,还要高度认可医生和护士直接使用心理治疗技术。他们灵活运用心理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申请心理治疗师来支持和鼓励他们掌握技能。
第三,重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社会应探索中医心理技术,运用现代心理治疗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对传统中医情感心理治疗进行梳理,从中医和现代中医的角度形成系统的中医心理技术,并将合适的中医技术应用于心理治疗。在我看来,中医心理技术包括针灸技术(体针、指针、耳针、皮针、艾灸等)。),按摩,中医外治法(刮痧、拔罐等。),运动疗法(气功、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食疗等适当技术。目前,有必要加强心理治疗师中医心理技术的继续教育,促进其技能进一步提高,促进患者对心理技术应用的接受。一些中医认为,应用中医的适当技术可以增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同理心,促进咨询和治疗关系的建立和巩固。所以对于医疗场所的心理治疗师来说,中医适宜技术是一种扩大心理治疗效果的技术,也是心理治疗环境优于心理咨询环境的优越条件。
第四,发展医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者[/s2/]为患者、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评估患者需求,为经济困难患者申请医疗救助;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医疗信息的传递,从患者的心理和社会角度提出诊疗建议。医学社会工作不仅是实践社会医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联系与精神医学密切相关的医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医学社工、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三位一体,是实用心理医学与社会医学的完美结合。有了医务社会工作、心理咨询、治疗的完全介入,就是完全的医疗保健,最经济有效的医疗保健,最好的医患关系。要改善医患关系,不仅要提高服务态度和沟通技巧,还要上升到医学专业的高度,从科学逻辑中寻找方法,这既包括医学心理社会伦理,也包括医学心理社会技术。改善医患关系的传统要求更多来自于传统的道德和政治思想,新型医患关系的构建应以科学为基础。这样,就不会成为空洞的医德教育,而是成为一种长期一致的行为习惯。
由于人们认知的局限性和生物医学的强大影响,心理学和社会医学的实践和普及仍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和障碍。比如有些医院为了防止护士流失,可能会限制护理人员申请心理治疗师,有些临床科室缺医生,儿科医生可能会有一段时间不允许申请心理治疗师。事实上,在护理工作和儿科诊疗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是患者的心理问题。但换个角度想想,为什么那么多护士和医生要申请心理治疗师?特别是,为什么已经具备医生资格的医生还要考一个只有技师资格的心理治疗师?难道他们不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而有进一步求知的动力吗?
我们真的很期待医院管理者有一个先进的管理境界,不要因为岗位的暂时短缺而阻止他们去思考具有心理治疗技术的双师型人才。相反,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医院不断变化的医疗模式实践,认识到这种变化并支持这种变化。我相信,在未来,这类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将高于那些仍然坚持单一生物医学模式的医院。
向积极申请心理治疗师的医务人员和心理工作者学习致敬!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普及,我们呼吁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的管理者成为心理和社会医学的先驱和实践者,同时成为心理和社会医学发展的支持者和领导者!
本文转载于微信官方账号医疗管理窗口
发布时间:2022-02-09 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