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凉爽的秋天。”这句谚语表达了人们对凉爽秋天的期望。秋天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然而,立秋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天气会很快变凉。由于其在农耕活动中的时间节点意义和导向作用,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形成了“啃秋”等带有仪式感的民俗。
秋天,万物都丰收了
秋天是夏热冬冷的季节。《管子》提到“秋始于殷琦,万物皆有收获。”立秋也是古代常说的“四季八节”之一。
根据中国古代划分四季的传统方法,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站”是四季的起点。因此,秋天从秋天开始。
立秋后,降雨量和湿度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古人认为,在自然界中,阴阳开始变化,万物开始从繁茂生长到成熟。
《礼记·月令》记载,入秋之初,周天子率领三公、九卿和医生在北京西郊迎秋。皇帝回到朝鲜后,奖励功臣,开始军事训练,整顿法制等。
在宋代,立秋那天,花盆里的阳伞被搬进了宫殿。当时间到来时,官方历史学家会大声说“秋天来了”。打完之后,如果阳伞掉了一两片叶子,这将被认为是报道秋天的寓意。
为什么还这么热?
然而,它经常在秋天的开始到达,但是天气仍然很热。为什么?
立秋并不意味着炎热的天气已经过去。所谓“三伏热”和“秋后降”,是指立秋后至少有“一伏”热天气。
根据计算三伏天的传统方法,日期是由节气日期和分支日日期的组合确定的。根据民俗学家肖芳的说法,秋天的开始是基于对地球绕太阳轨道的天文观测,这决定了秋天的开始日期。
因此,秋天的开始意味着季节变化的开始,但这并不意味着温度会立即下降。最后一招往往是在立秋节后,不可避免的是,你有时会感受到“秋虎”的余辉。
从这个角度来看,初秋的这一天并不是酷暑之间的分水岭。人们真正感受到秋天的凉爽,通常是在千禧年节后。
换句话说,秋天的气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秋通常很闷热,中秋节后往往干燥凉爽。
仪式感不能少
在许多立秋习俗中,“吃秋”是一种仪式。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人们有祭祀土地神和庆祝丰收的习俗;在南方,“立秋吃秋瓜”。
在一些地方,“啃秋天”被称为“咬秋天”,这意味着夏天的炎热是无法忍受的,当它来到秋天的开始时,有必要“咬”它。江苏等地在秋季初吃西瓜以“咬秋”,据说这是为了避免秋季的痱子。
水果和蔬菜的大丰收总能给人们带来快乐。这时,在秋天晒太阳是典型的农业习俗现象。居住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地的人们会用房子的前后和自己的窗台、屋顶来晾晒庄稼,这很有诗意。
在初秋,用悬挂的天平称体重,在漫长的夏天比较体重是很流行的。事实上,夏天太热了,所以人们很容易因为“苦夏天”而变瘦,所以他们不得不在秋天开始的时候做各种美味的食物,比如红烧肉等,这被称为“秋贴”。
二十四节气与日常生活
在古代农业社会,秋天的开始对农业来说意义重大,人们对这个节气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节日。
除了各种习俗,大多数人的计算都与农业活动有关,如“长夏种茄子,初秋吃茄子”,所以他们准备享受收获。
在小方看来,二十四节气是我们掌握作物生长时间的一种文化技术,涉及日常饮食和保健的季节性调整。例如,吃瓜和在秋天旅行也是一种传统的时间生活。
对每个人来说,顺应自然,遵循自然的时间顺序是必要的,这样才能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记者上官云)
发布时间:2020-08-07 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