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数字人体脊柱诊断大赛落幕,数字化技术如何落地医院

动脉网获悉,2020年10月10日,Spark AI“数字人体”挑战赛——脊柱疾病智能诊断大赛在杭州举行。本次比赛由阿里巴巴云计算有限公司和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湘雅医院、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和中国骨科毕业后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为指导单位,万里云医学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和医学骨科联合举办。

本次比赛开辟了大量具有真实行业共识和全球影响力的MRI骨科数据集,召集全球开发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高效、准确的脊柱退行性疾病自动诊断,并积极推动相关技术的临床应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107个团队和3330名选手参加比赛,产生了高性能的算法成果。

赛后,阿里巴巴云举办了产学研研讨会,宣传比赛结果。在研讨会上,医疗保健领域的行业精英、临床专家、学术领袖和技术领袖聚集在一起,围绕智能医疗的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创新实践交流和分享见解。

十年的智能医疗改革开始了,数字医疗成为新的基础设施

智能医疗是近年来在冉冉兴起的一个领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新一轮全球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智能医疗的建设进程。

智能医疗与新兴技术的融合不仅从技术和资源供给方面改变了行业的基础设施,而且从业务和运营模式上彻底重塑了医疗卫生服务的供需格局。

阿里巴巴云作为全球数字技术领导者之一,一直看好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落地和融合。

阿里巴巴云营销与公共事务总裁刘向庭表示:“作为国内最大的AI智能平台,阿里巴巴云天池平台也感觉AI的价值一直难以实现,天池希望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打造落地AI解决方案。从脊柱疾病入手,希望AI能与骨科深度融合,为AI价值释放和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机会。”

以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实现价值释放?

达摩研究所人工智能工程中心负责人华宪生表示:“作为阿里巴巴经济的一个研究所,达摩研究所人工智能中心的研究方向主要分布在城市大脑、视觉智能开放平台、工业视觉和医疗卫生四大领域。

在医疗领域,我们认为中国医疗卫生存在三个基本挑战:医疗保险收支失衡、医患供求失衡、医患知识失衡。其实AI可以在这三个方面发挥实力。AI可以帮助医保监管;AI可以提高医生的效率;让个人对健康有更好的感知和掌控。达摩学院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本文专利涵盖心血管、骨科、癌症等领域,已开发出冠状CTA智能诊断、脊柱MRI智能诊断、髋膝关节手术测量、肺部综合诊断、心脏增强定位、疾病预测等产品。

未来达摩院仍在建设医疗卫生AI中间平台,通过AI生产中间平台、AI R&D平台、AI算法打造智能行业应用引擎/业务中间平台,最终赋能医疗卫生行业医院、医药公司、保险公司等主体。

与以往按照线性路径演进、改造医疗单一产业链的技术不同,智能医疗以更高的效率、更精准的支撑、全新的医患互动重构传统医疗卫生行业的各个环节。

诸暨市人民医院的沈国说:“作为一家基层医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医院的边界在不断扩大,医院的服务形式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如何扩大界限,医院管理者是谨慎的,尤其是对于数据安全和隐私。

医院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仍然以数字和文字的形式存在。有效利用数据已经成为医院使数据服务于管理、诊断和治疗以及患者健康的愿望。特别是目前,医院正处于DRG时代、后疫情时代和评估时代。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医院更加重视诊疗数据的收集和利用。

竞赛颁奖现场

医院如何去以及去哪个云

作为智慧医院建设的热门话题,医院是否应该去云成为研讨会的焦点。与传统的建设模式相比,云模式具有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免维护的优势。医疗机构无需自建机房、购买自己的硬件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即可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系统的快速部署,系统配置灵活,扩展方便。

但是医院的云也面临着达摩克利斯之剑,那就是数据安全。

湘雅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朱洪套说:“虽然云计算在技术上有很多优势,但医院也有很多去云的动力。但目前关于医院对云没有规定的政策,责任边界没有明确,医院对云更为谨慎。”

虽然云计算已经成为很多行业的基础设施,但是很多医院还是不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华山医院是国内较早的一例。在研讨会上,华山医院院长黄宏也分享了在华山医院建设医院云的经验。

黄宏主任说:“其实华山医院最早的云是由于物理空间有限,导致机房扩建有限,所以要实现云。通往云的道路其实是喜忧参半的。很明显,上了云以后,计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但在数据放到云上之后,我们必须对数据安全问题更加谨慎。”

浙江省中医院信息科主任费玉江说:“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其实医院要不要去云是个伪命题,因为医院不会考虑要不要去云。医院只关心如何从需求出发解决问题。

比如,其实有些医院业务一直在云上运行,比如杭州的健康档案。云计算将是未来的趋势。然而,现阶段很难在所有业务中实现云。以HIS系统为例,它是一个医院生产系统,对时效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如果HIS系统停止一分钟,整个医院就会陷入混乱。所以这些场景的上层云还是有些障碍的。"

显然,对于医院数据中的云问题,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会上多位嘉宾一致认为,医院云的目的和适应应该是明确的。

创业汇康高级副总裁刘崧表示:“不同地区对云计算的要求不同。我们认为,医院的云需要随波逐流,需要人文的积淀,需要技术的发展,需要医院需求的适应。”

无疑,关于要不要上云的讨论越来越多,医院要不要上云更理性。医院需要云的业务和场景应该是云服务可以实现最大价值的场景。

作为医院图像云服务提供商,万里云为3000多家医院提供服务。作为专家云服务的先驱,万里云董事长黄家祥指出:“如果医院上云只是为了内部工作和业务沟通,那么上云意义不大。云服务更大的价值在于互联互通。这也是国家鼓励建设数据中心的意义所在。区域互联数据中心可以打破医院数据边界,为区域卫生管理和医生科研提供底层数据平台。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我们也看到互联互通和尚云的价值也越来越得到认可。"

对于政策滞后于产业需求和发展的难题,也有嘉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阿里巴巴云达摩研究所的王宇指出,我们举办数字人体大赛的时候,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医学数据集太小。这其实反映了医院数据采集的难题。此外,数据采集的标准化和结构化也需要高成本投资。其实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政策不完善,因为决策者看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有限的利润面前不得不付出高昂的成本,面临巨大的风险。

但是政策不明确不代表我们不能动。作为技术开发者,可以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政策的门槛,使成本降低到足够低的值,只有当值增加到足够大时,政策才能得到支持。政策是赚来的,不是等来的。"

骨科成为智能医学发展的高地

智慧医院是从2014年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来的,2017年国家建设标准提出来的。2018年,地方政府开始推进智慧医院落地,2019年3月引入智慧医院评估体系。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智慧医院的建设分为两个方向:提高疾病治疗水平和提高医疗管理水平。

新技术是智能医疗演进中的新补充,但技术落地的范围离不开原有的土壤,最重要的坐标是临床。智能医院中的智能诊所将是智能医疗发展的目标。

从2014年到2020年,在情报专业的发展中,影像技术因其AI技术的便捷落地,成为情报部门发展最快的部门。现在AI、云计算等技术正在深入到更多的部门。骨科是数字医学发展的高地之一。骨科融合了AI、3D打印、虚拟现实等诸多尖端智能技术。数字化建设虽然困难,但市场潜力很大。

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罗建平表示:“骨科专业越来越精细,医生对骨科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习周期也越来越长。在脊柱矫正手术中,手术的准确性很高,一个错误的钉子可能会影响病人的神经。但现在包括3D打印和手术机器人在内的数字化技术给骨科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我们越来越离不开。”

【/s2/】智能骨科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骨科CEO刘峥嵘表示:“从互联网在整个骨科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在患者方面,骨科服务需要从以医院为中心转向围绕患者生命周期服务;在医生方面,要做到精准匹配,提高服务质量,让医生收入透明化。对于医院来说,智慧医院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制造商方面,渠道利润将被压缩,从R&D到营销的转变将是数字化的。

【/s2/】未来智能骨科新生态将以患者为中心,打造线上线下诊疗闭环体验。以数据为底层,患者、医院、医生、医疗设备、保险、支付等多环节、多角色的数据流动、流转并留下痕迹。利用人工智能作为工具,可以赋予医疗系统中的所有角色以权力,创建骨科人工智能行业标准,促进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改革的进程。"

虽然智能医疗在行业内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有着几年的发展历史,但我国智能医疗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许多亟待突破的痛点和障碍。但我们坚信,作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我们将通过产学研结合,整合现代智慧科技手段,建立共生一体的新型医疗生态系统,迎来全新的健康生态医疗体系。

发布时间:2020-10-15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