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社论
本报特约评论员
做好新冠肺炎跨区域预防接种工作,是预防和控制正常疫情、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各地相关部门和服务机构要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使全省各省市预防接种信息全过程互联互通,有效解决居民跨区域预防接种的“麻烦”。信息互联互通不仅方便跨区域接种,而且有助于疫情防控,促进人员有序流动。
目前,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但由于人员流动频繁,部分居民面临着跨区域接种相关的问题,比如第一次接种后是否要异地接受第二次接种,如何保证跨区域接种。为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构近日发布《关于做好新冠肺炎跨区域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要求尽快将预防接种信息纳入卫生编码管理,努力实现新冠肺炎跨省市预防接种全过程信息互联互通。
许多人都有强烈的愿望去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但他们也面临着一些真正的“麻烦”。接种新冠肺炎疫苗通常需要两到三剂。根据新冠肺炎《预防接种技术指南》的要求,建议两剂间隔大于等于3周,第二剂在8周内尽快完成。如果需要第三次给药,应在第一次给药后6个月内完成。两三剂疫苗接种时间跨度大,期间接种人员可能要外出。他们是否能跨地区接种疫苗,如何将他们联系起来,成了他们的困扰。
人们有理由担心。全国分批组织接种。在一段时间内,一个接种点往往只有一种疫苗。这样的好处不言而喻,但也给那些曾经在外地接种过一次,需要在当地继续接种的人带来不便。另外,有些地方的疫苗接种信息无法跨地区共享,有些地方因为害怕造成不良反应,不愿意或无法为外国人补种第二、三剂。很多有外出计划的居民只能观望,影响了接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做好新冠肺炎跨区域预防接种工作,是预防和控制正常疫情、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发上述通知,为提高居民接种疫苗的便利性和积极性提供了政策保障。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新冠肺炎的跨区域疫苗接种都不应该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各地相关部门和服务机构要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使全省各省市预防接种信息全过程互联互通,有效解决居民跨区域预防接种的“麻烦”。信息互联互通不仅方便跨区域接种,而且有助于疫情防控,促进人员有序流动。
【/h/】信息互联的一个关键内容是将疫苗接种信息纳入健康码管理。有些地方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山东省最近采纳了网友的建议,在接种人群的健康码上增加了一个金框,方便了健康码和接种信息的管理,也有利于增强居民接种的荣誉感。但这些尝试大多是地方自制的做法,在全国并不普遍。因此,将预防接种信息纳入卫生编码管理势在必行,以实现全国的普遍和相互认可。这样便于准确区分接种和未接种人群,在防疫中采取针对性措施。还可以增强居民对疫苗接种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接种的积极性。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相关信息的跨区域互联互通在成功的疫情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卫生代码信息共享和结果相互认可就是典型的例子。要做好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信息的互联互通,我们应该借鉴以往的一些好做法,为居民提供多种选择和更周到的服务。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通知》要求,要充分考虑群众对跨地区接种的需求和面临的实际问题,认真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详细说明不同类型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所需时间,让群众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h/】通知对相关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包括现阶段建议用同一疫苗产品完成疫苗接种。用同一种疫苗产品不能完成接种的,可以用其他企业生产的同类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果不能提供同类疫苗,所以不能完成补种,那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快完成相应剂量的补种,并耐心与群众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做好这些事情,才能促进整个接种工作的有效衔接,保证群众不间断地完成整个接种工作,防止跨地区接种成为一种烦恼。
发布时间:2021-05-14 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