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里有事您知道吗?

【/h/】以前成绩很优秀,现在突然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以前什么事都跟父母说,现在总是把父母拒之门外;聪明听话的孩子,手腕上突然多了几道伤疤...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多家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发现一些机构的咨询量在一年内翻了一番以上,咨询青少年抑郁症的家长数量明显增加。情绪不稳定在青少年中很常见,自残甚至自杀悲剧时有发生。

为什么青少年越来越脆弱?孩子有哪些需要家长和老师注意的症状?

症状

[表演1]性情突变

学习成绩优异的儿子突然“感冒”了

从小,她的儿子小刚(化名)就是赵女士的骄傲。她不仅各科成绩优异,钢琴考试也过了十级。她刚上初中就被选为班长。然而,最近,赵女士发现他的儿子似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放学回家后总是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愿和父母说一句话。偷偷看了儿子的作文后,赵女士似乎找到了一些线索。《渴望自由》《为什么我没有周末》《为什么我每个周末都要上那么多课》……作文本充满了孩子的负面情绪。

确实,为了保持好成绩,我儿子的周末从小学开始就被各种课外培训班填满了。即使下课回家,也不要闲着。你不仅要完成校内校外的各种作业,还要保证每天一到两个小时的钢琴练习。玩耍一直是孩子们的奢侈梦想。

“儿子,我想和你谈谈。你觉得你能和你妈妈谈些什么?”赵女士主动找他儿子谈话。聊了一会儿后,孩子似乎从最初的MoO和不耐烦逐渐变得健谈。“我想养只狗。”我儿子提了个要求。“那你得好好学习。如果你期末考试各科满分,爸爸妈妈可以考虑给你买只小狗。”看着终于愿意向自己敞开心扉的儿子,赵女士高兴地说。“那就算了。”孩子的心又紧紧地闭上了,突然又变回了过去那种冷冰冰的态度。

【/h/】赵女士想继续尝试与儿子沟通,但无论她说什么,儿子都不回答。最后,孩子不耐烦地“邀请”妈妈出门。“我不想再和你说话了。我说的和没说的有什么区别?”。

[表演2]愤怒易怒

“兄弟姐妹之间的嫉妒”

“你是姐姐,放开弟弟。”“我弟弟小,不懂事。你这么大了还不懂事?”.....郑先生头疼。他已经上初中的女儿,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天天和4岁的弟弟打架,有时甚至“吃醋”。

说起来,女儿也是满腹委屈。我辛辛苦苦写了一份很好的科学实验报告,扭脸的时候被哥哥用彩笔画的面目全非。妹妹气呼呼地忍不住拽着弟弟,开始打她的屁股。哥哥的哭声吸引了家里的老人。看到妹妹在地上打哥哥,老人着急了,就上去扇了妹妹一巴掌。

“为什么你们都偏爱弟弟?很明显他欺负我了。你为什么不批评他,但你必须打我。”我妹妹崩溃了,大哭起来。

当时家里的大哭和小哭吵得一塌糊涂。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郑先生,很无奈。老人偏孙子,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老人很难回心转意。平时郑灿先生只要求女儿尊老爱幼。但女儿固执,不肯让弟弟生老病死,家人天天打打闹闹,导致不得安宁。“我不知道怎么和女儿沟通。很头疼。”

[性能3]自残

我女儿的手上突然多了几处伤疤

【/h/】近日,小丽(化名)的母亲王女士意外发现女儿手腕上有几处疤痕,感觉有些奇怪。

刚开始女儿只是说不小心割破了。在王女士再三询问后,女儿透露了真相。原来是她自己用刀片割的。王女士不得不带着孩子向心理医生求助。

【/h/】原来小丽的自残行为源于家庭环境中的暴力。小丽今年初二。从小父母关系不和睦,父亲爱打人,动不动就骂人。“几乎每天都能听到他骂我妈,用的词是最难听的。”小李告诉辅导员,她经常被父亲打骂。有时候,就因为她一件很小的事情没有做好,她爸爸就会骂她。

【/h/】王女士选择离婚,是因为多年受不了丈夫的虐待,但为了给孩子建立一个完整的家庭,两人依然生活在一起,导致家庭暴力氛围不断影响小丽。心理咨询师说,对于小丽来说,只有用利器伤害身体,才能释放和缓解来自家里的压力。刚开始她只是用硬物轻轻挠了挠手腕。父母很难发现。“如果我找到了,我会说我不小心碰伤了它。”久而久之,轻轻抚摸她的手腕并不能缓解她内心的焦虑和压力,只有当她越划越多的时候,才被母亲发现,直到她因流血受伤。

探究原因

情绪压力难以释放,导致孩子心理脆弱

【/h/】为什么孩子这么容易受到伤害,甚至有些孩子容易抑郁?为什么孩子青春期后会叛逆,不喜欢和父母交流?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表示,孩子与同龄人、兄弟姐妹之间的玩耍和交流,其实是释放他们情绪和压力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逐渐走向社会,与同学、同龄人的关系的分量甚至会逐渐超过与父母的关系。但是现在很多中高中年龄段的孩子自己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没有和他们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平时上学压力很大,下课也没有可以联系一起玩的伙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情绪和压力很难得到释放。

【/h/】除了社会带来的压力,有些家长会人为的给孩子施加压力,忽视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比如宗春山,说孩子考不好,回家就哭。哭是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正常表现,但如果这时父母不加以安慰,反而会骂一顿。孩子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支持,会逐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最终导致他们之间的隔阂。

家庭是一个封闭的地方。青春期后,有些孩子不好意思和父母有身体接触。有的孩子选择早恋,在外面寻求安慰。所以对于父母来说,一方面要加强与孩子的亲密身体接触;另一方面,我们必须随时感受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并与之有效互动。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儿童进入青春期后的心理需求。

“以早恋为例。孩子有爱别人的能力。当孩子长大后,父母应该首先祝贺他们。这个时候,不要责备,不要评价,不要强行分手,要和孩子开诚布公地谈爱,引导孩子正确接触异性。”

【/h/】另外,为了解决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之间的纠纷,父母最重要的是“让一碗水端平”。宗春山说,父母不能忽视老板的感情,不能让老板在任何事情上都放弃第二个孩子。父母要教育兄弟姐妹尊重兄弟姐妹,让兄弟姐妹多参与对兄弟姐妹的照顾,避免老板对二胎的抵触。

技巧

孩子需要多注意这些细节

北京茶壶心理工作室创始人尹建民专注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他建议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首先要听孩子的话,少说话。“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判断,要听听孩子的故事。”

【/h/】其次,家长要换位思考,对孩子的经历和心理状态表达同理心,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帮助。

【/h/】第三,面对孩子的困难,家长要带动孩子一起头脑风暴,引导孩子思考和探索各种解决困难的方法,让孩子知道面对困难有很多选择,而不是伤害自己的选择。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多元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和抵抗挫折的能力。

尹建民建议家长要多关注这些情况:

■突然有动静

【/h/】如果孩子在写作业或者做事情的过程中有很多手部动作,比如咬手、咬指甲、吃铅笔尖、抖腿等。,家长可能会认为这是孩子无意识的习惯,但实际上说明孩子是有压力的,可能在学习或者人际关系上有一些问题。

■有事就互相吼。

【/h/】孩子脾气变得暴躁,情绪不稳定,没事就喊两声,或者摔门摔东西,这些都是家长需要注意的。孩子内心可能充满压力,可以用这些行为来发泄压力。

■突然问一些奇怪的问题

如果孩子突然问类似“活着有什么意义?”“学习很难。”父母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变化,因为他们可能正在经历挫折。比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老师同学在学校不重视,一些简单的愿望无法满足。

记者叶笑言·张南

发布时间:2021-05-18 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