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条件让临期食品物尽其用

“打折吃好吃的”。最近,很多年轻人对临时食物非常“优越”。在一个社交网站上,“我爱临时食物”小组有3万多名参与者。还有相关的网店,运营不到两年,粉丝67万。

【/h/】临时食物一直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说不能吃,都在保质期内,口感质量还不错;说是可以吃,在货架上真的没有竞争力。最后的命运,多半是在一段时间后直接丢进垃圾桶。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产业总产值将接近3万亿元。加上大量进口食品,以每年1%的库存保证金计算,临时食品的市场规模将至少达到100亿元。这不是小数目。如果全部报废,不仅丢掉了商家的真金白银,还毁了“汗流浃背、五谷入土”的辛苦。

拒绝浪费,提倡节约,已经成为社会共识。通过共同努力,餐桌上的浪费有了明显的改变。但环顾四周,这样那样的漏洞依然存在。除了临时食品,丢弃质量差的商品也是一个例子。前几天有个新闻,曝光了一家面包店的自力更生规则,不管是大一点的,小一点的,还是平一点的,只要是“不好看”的面包,都必须扔掉。这种“质量控制”招致了许多批评。更何况《反餐厨垃圾法》已经明确表示,此类垃圾已有违法嫌疑,更何况世界上还有数亿人还在温饱线以下,中国人也是过不了多久就能发家致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心、勤劳”,勤俭节约仍然是目前必须坚持的生活方式。

追求“通过质量标准”不能成为浪费的借口。即使从商业角度来看,“扔掉”这些“可用或不可用”的食物也不是最佳解决方案。中国市场足够大,消费需求多样化。有人在意精致品质的同时,也有人更注重性价比。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总能找到满足目标受众的渠道。事实上,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试水。限时优惠的“次优”商品,买一送一;实行免费品尝赠送,既能避免浪费,又能减少成本损失,在品牌推广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欧美一些国家推出的“食品银行”对我们也有启发。需要的食物可以由需要的人免费领取。这样,它物尽其用,温暖人心。

【/h/】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可以多探索,采用更细致的方法。如今,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成熟,基于历史数据和用户偏好预测消费成为可能。尽快形成按需生产、科学订购、供需平衡的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减少“过量食物”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的滋生空间。这可能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1-05-19 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