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搜狐健康
作者|周一川
编辑|袁岳
"非常感谢你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前来!"2月18日上午,在北京地坛医院会议室,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吴国安对来自全市7家市级医院的14名ICU护士表示深深的谢意。
自2019年11月中旬以来,地坛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人员因其他疫情处于高度保护状态。重症流感患者的后续治疗使重症监护室工作人员处于连续轮换状态。地坛医院作为北京市三家治疗新诊断肺炎患者的定点市级医院之一,自1月12日医护人员无喘息之机以来,承担了新诊断肺炎的沉重诊疗负担。地坛医院一直是北京市传染病诊治的重点医院。在新官肺炎的诊治中,大量危重病人得到了救治。截至3月16日,地坛医院共收治确诊病例183例,其中重症和危重病例52例。
为加强特护力量,缓解地坛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人员在长期战斗中的疲劳,市医疗管理中心紧急从市级医院抽调14名重症监护室护士加入防疫一线。他们对地坛医院的支持是及时而及时的。
十四名重症监护室护士支持地坛医院一个月。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他们与地坛医院的医护人员并肩作战,为救援工作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全体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和精心护理,地坛医院收治的绝大多数危重患者均已好转或治愈出院。目前,有6例危重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抢救工作取得积极成果。
所有14名护士都自愿加入
14名护士分别来自北京同事、北京安贞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宣武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年龄25-38岁,男护士4名,女护士10名。
消息传来时,北京同仁医院的护士高菲主动支持地坛医院。她说:“那年非典,我报名支持宣武医院,在我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我通知说支持任务取消了。我做的是一名护士和一名重症监护室护士,这是展示我价值的时候了。我必须去!”
同仁医院的解珍没有告诉父母就来到地坛医院支持她,但她还是没有。“爸爸一定整天都在看电视,就像我上次去汶川地震一样。”解珍2008年的地震救援是由前北京市卫生局派出的跟随铁军运输队的护士。宣武医院的和天坛医院的袁也没有告诉家人就“出去了”。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们一直在“撒谎”。
还有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护士王雪晶,她第一次推迟了订婚仪式。来自天坛医院的25岁护士林玉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报名参加了对湖北的援助,但没有成功。北安贞医院的护士刘湘南是个“超级爸爸”,有两个孩子要照顾。11岁的刘莉是北京朝阳医院的一名护士,她在邀请函上写道,“只要在第一线,他可以去任何地方”...这次支持地坛医院的14名护士都自愿报名,并尽最大努力克服家中的困难。
分离病毒不分离医患友谊
14名护士每2-3个月加入地坛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团队。在他们的支持下,地坛医院护理团队的护士可以为6个班的每一个班提供40小时的充电和维修时间。他们的到来使地坛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护士能够缓解紧张和繁忙的局面,并有一个合理的休息时间,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并继续与流行病作斗争。
地坛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诊断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病情危重,需要24小时全程护理。除了每天翻身、拍背、喂食和给药,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和护士还需要调试、清洗和维护ECMO、呼吸机、血液净化装置等仪器。“短时间出汗,缺氧,总是想摘下口罩”是这些支持护士的普遍感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穿着防护服工作了这么长时间。
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顺利工作是极其困难的,但不管他们有多累,他们都会做好每一步,仔细监测每个病人的体征,尽力完成每一项任务。他们与病人交谈,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就像照顾家人一样,他们给病人喂水和食物,翻身,拍拍他们的背,喂他们的食物,清理他们的尿液和粪便。
一名50多岁的病人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逐渐好转。他渴望知道自己的情况,每天都用手语和笔记与护士交流。朝阳医院的沈琦多次通过不完整、不规则的词语猜测他的想法。在她的劝说下,病人感到轻松,写下了“杵指”。经过反复思考,沈琦明白了病人的意思。医生和病人用手指拼凑了一个心脏,病人开心地笑了。
一位住在重症监护室的老年女性病人自从能够说话后,情绪一直不好。她告诉安贞医院的护士刘林田,“她每天都看不见病房里的太阳,也看不清方向”。虽然刘林田是个年轻人,但他很有思想。一天下午,刘林田带她去做CT,特意在走廊停下:“阿姨,看夕阳!”这个简单而热情的举动给了老人希望。
周先生60多岁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从发病、插管、呼吸机,到拔管、拔管、切口封闭,一天比一天好。周先生很喜欢这些“孩子”,他不好意思在床上解决“个人问题”。每次他想起来上厕所,宣武医院的李满都会劝他:“你现在还不能起来上厕所,这对他的病没有好处。”周先生在纸上写下了他的感激之情:“我将邀请你去武汉,吃一碗热干面!”
友谊医院的雪梨尤其被这种事情感动。当她为一位病危的祖母做日常护理手术时,老人突然朝雪梨方向咳嗽了两次,但随后立即停下来,一个劲儿地道歉,并说:“我没有反抗,也不应该对你咳嗽。”一股暖流正冲击着贝蒂的心。这才是真正和谐的医患关系。
[/s2/]在[地坛重症监护室与家人并肩作战/s2/]
这次前来支持的护士们不仅加强了地坛医院的重症监护力量,而且通过近一个月的经验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ECMO没有经验,地坛医院重症监护室已经指派了小老师来教每个受支持的护士。地坛护理团队与外籍护士进行了业务洽谈,共同成长,为北京的救援工作注入了更强大的后续力量。
3月1日中午,当刘莉和朝阳医院地坛医院重症监护室护理组组长沈继云走进病房时,他们看到重症监护室主任刘晶医院、主任王宇和医生谭剑波正准备把ECMO交给病人。这时,监护仪突然“心电图正常”。
“不,心脏骤停!”
所有人立即展开救援。谭剑波医生冲上去做心肺复苏术。沈继云和刘莉迅速做出反应,冲上去配合救援。两位董事抓住机会将管道连接到病人身上,并让ECMO参与其中。直到那时,病人的生命体征才暂时稳定下来。
十个人,两个半小时,医务人员都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很快就模糊了,不方便操作,汗水湿透了衣服。朝阳医院的刘莉和其他医务人员一起经历了这次惊心动魄的抢救。对她来说,她在为病人做贡献的同时又长大了。
在近一个月的支持期内,地坛护理团队与外籍护士进行了业务洽谈,教学互惠互利。许多对老师和学生互相称对方为老师,并建立了友谊。“我们的重症监护室”已经成为前来支持的护士们常用的语言。共同的敌人,新皇冠肺炎病毒,已经完全融入了“地坛医疗特种部队”的大家庭。这段宝贵的特殊时间也让护士们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奉献和责任。在宾馆房间里,朝阳沈琦、安贞医院刘林田和刘湘南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好好照顾病人,希望所有病人都能早日康复!"这是地坛医院重症监护室和所有前来支持他们的护士们最大的心愿。尽管他们担心家里的父母和孩子,尽管他们已经很多天没有睡足觉了,尽管他们脸上有很深的印痕,手上浸满了消毒剂,但他们已经下定决心:流行病不会卷土重来,我们也不会卷土重来!
发布时间:2020-03-20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