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猝死听起来像是突然死亡,其实是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积累下来的。网上流行“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这句话提醒我们珍惜现在,从改掉坏习惯开始。
【/h/】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54万例心脏性猝死,每天发生的心脏性猝死近1500例。
那么,什么是心源性猝死呢?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才能防止猝死?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杨金刚、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徐顺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张凯。请听听他们的回答。
“近年来,中青年猝死人数逐年增加。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性猝死,其次是肺性猝死,第三是脑性猝死。”专家指出,心源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突然失去知觉,由心源性原因引起,约占猝死人群的80%。心脏猝死时,心脏的射血功能突然停止,导致心脏骤停,是心脏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和心电矩阵异常引起的。“在只有这两个因素的情况下,人一般不会突然死亡。但当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出现疲劳、压力、情绪异常、熬夜、吸烟等触发因素时。,它会很快导致猝死。”专家指出,疲劳、身心疲惫、情绪异常等因素会使作为发动机的心脏不仅得不到休息,还会失去更多。同时,交感神经长期兴奋会促进血小板活化,使人血液高凝,加速血栓形成。
另外,马拉松、网球、篮球等剧烈运动,如果运动量过大,也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病变。调查表明,心源性猝死是运动员和运动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潜在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下,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专家认为,运动有很多好处,猝死是小概率事件,所以需要权衡利弊,让患者参加相对剧烈的运动。大多数医学学会建议筛查心血管疾病,在运动前做心肺运动实验,从而发现与心源性猝死相关的疾病。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也是预防猝死的重要措施。
【/h/】据报道,50岁以上人群中85%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和周围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往往涉及动脉供血的组织或器官,会出现缺血或坏死。动脉内膜堆积的脂质外观为黄色,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当类脂核破裂时,里面的脓就会凝固形成血栓。血栓堵塞血管后,血液不会循环,心脏会“断电”,从而导致猝死。
【/h/】专家建议,猝死的预防应从日常生活入手,“从饮食、日常生活、运动、心情等方面照顾好自己,如规律运动、戒烟、控制体重、熬夜、保持大便通畅、学会应对压力、多与人交往、保持良好的心情、有自己的爱好等。简单来说,闭上嘴,迈开腿,开心就好。这样才能健康不生病,才能防止猝死。”。
发布时间:2020-11-01 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