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夜里大汗淋漓?教你五招巧治“虚汗”

湖南儿童医院出品

作者|刘春雷,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三病房副主任医师

编辑|胡鑫

有老妈妈发现生了一个水娃,很爱出汗。尤其是他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孩子的头和背上都是汗,枕巾都是湿的,直接印了一个数字。有的宝宝甚至会吸着头,好像在练绝世神功。

天气热,活动多,衣服多自然会出汗,但为什么宝宝晚上更容易出汗?什么情况下出汗过多?

中医认为孩子充满活力,发育迅速,有“纯阳”之说。“所有三岁以下的孩子都叫纯阳,他们的生命力是不散的”,这意味着孩子的生命力就像初升的太阳的诞生,植被的方萌,各种生理活动都在不断地生长发育,很容易在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上出现“阳亢阴虚”的情况。

“虚汗”可分为自汗和盗汗

为什么婴儿晚上更容易出汗?什么情况下出汗过多?

其实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晚上出汗的宝宝白天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出汗,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出汗的孩子往往会同时出现自汗和盗汗。

中医认为,出汗是由于杨琪的热气在原理的基础上排出而引起的,《苏文阴阳别论》说“阳加阴即汗”。正常出汗是身体活动的一部分,具有润肤、调和营康、去废秽、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

儿童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多汗是一种病理状态。儿童多汗症最常见,常表现为发汗时间和发汗部位异常:白天宝宝稍有活动,就会出汗。甚至出汗,叫自汗;如果宝宝睡觉流汗,醒来就不流汗了,那就是盗汗。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宝宝刚入睡时额头微微出汗是正常的。【/s2/】如果整夜流汗,除了额头,背上或四肢都出汗,这是典型的盗汗。

中医五笔,巧治“虚汗”

如果宝宝自发出汗,长期盗汗,会影响正常发育。出汗后是空的,容易感冒。时间长了会降低免疫力,甚至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所以要及时调理。下面是一些简单有效的调理“出汗”的方法。

①药浴疗法

适合6岁以上儿童。五倍子15克,乌梅15克,艾叶15克。水煎加温后,泡脚10-15分钟。可用于自汗或盗汗。

②儿童脊椎指压疗法

适合3个月以上的宝宝。捏脊疗法是一种通过在婴儿背部中间使用揉捏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保健技术。自汗和盗汗在虚证中较为常见,所以我们采用捏脊法,即从腰骶部的长强穴至颈部的大椎穴以达到健脾益肺、固表止汗的目的。

③中药外敷

适合6个月以上的宝宝。五倍子粉5克,煅牡蛎5克,丁香5克,用温水或醋调成糊状,敷于肚脐神阙穴或足底涌泉穴,然后用胶布固定,晚上睡前敷,早上揭去,主要用于调理盗汗。

④中医代茶

适合1岁以上儿童。糯米根30克,浮小麦10克,水蜜桃10克,麻黄根5克,以水代茶煎煮,约一周。主要用于调理自汗。

⑤中成药口服

(服药时请当面咨询专业医生)

玉屏风颗粒或黄芪颗粒

主要成分为黄芪、白术、防风,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主要用于自汗。

生脉饮口服液

生脉饮的主要成分是人参、麦冬、五味子,具有益气复脉、滋阴生津的功效,更适合炎热夏季宝宝出汗、盗汗的情况。

如果自汗或盗汗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请到医院就诊[/s2/]。医生会根据宝宝的体质、自汗、盗汗等情况排除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肺结核、风湿等相关并发症,开出个性化的中药汤剂,更有针对性,疗效更好。

发布时间:2021-04-20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