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来势汹汹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峰期在每年的5-6月。最近有孩子因为喉咙红去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治疗。喉咙红是疱疹性心绞痛的重要特征吗?这种病怎么治?为此,记者专门请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刘嘉芬详细谈谈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治。

口咽部疱疹是一个典型的特征

疱疹性咽峡炎,除全身症状外,以咽峡部疱疹为特征。开始时咽喉充血,有散在的灰白色疱疹,直径2-4 mm,数量不等。1-2天后分解形成小溃疡,多见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和扁桃体,少数见于口腔其他部位。

刘嘉芬指出,可以通过流行病学史进行临床诊断,如流行季节、直接或间接接触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手、足、口、在当地托儿所或周围人群中流行、临床表现等。病原学诊断需要采集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分离肠道病毒,急性期血清中肠道病毒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中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

在6岁以下的儿童中更常见

【/h/】已知疱疹性咽峡炎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和肠道病毒71型,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儿童鼻、口分泌物、污染手、物品等途径感染。因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儿童集中的地方,如托儿所、早教机构等,容易爆发。

“因此,疱疹性心绞痛在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中更为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喉痛、口疮、咽峡部疱疹,潜伏期3-5天。小婴儿因口痛而进食,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和脑炎。”刘嘉芬说:“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一般持续4-6天,大多数患儿恢复良好,但有些重症患儿会并发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该病四季皆可发病,但多集中在春夏两季,尤其是五月至六月。”

【/h/】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初期出现疱疹性咽峡炎,随后出现手掌、脚底、臀部、膝盖出现红疹或疱疹。所以也要提醒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家属注意后续手脚是否有皮疹。

居家隔离治疗,注意退烧

【/h/】儿童在家隔离2周,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呼吸道隔离,如戴口罩。家长应对儿童被污染的物品进行高温消毒(肠道病毒在4℃下可存活1年,但不耐高温),勤洗手。

【/h/】饮食要清淡,最好是粥、烂米、面等流食或半流食。可以少吃多吃。毕竟喉咙痛也影响食欲。饭后可以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较小的孩子不能漱口,但可以用生理盐水擦嘴。

【/h/】此外,刘嘉芬还提醒家长观察病情、体温(体温超过38.5℃,应每1-2小时测一次,一般4小时测一次)、精神状态、饮食状态、手、脚、臀部是否有皮疹。因为孩子一般发烧,可以用物理降温,比如退烧贴,头部冷敷,枕冰袋等。当体温超过38.5℃时,使用退烧药、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一岁以下)。

【/h/】如有持续高热、精神不佳、嗜睡、易怒、面色苍白、肢体颤抖、肌无力、不能吮吸、呼吸困难(5岁儿童> 30次/分钟,1-5岁> 40次/分钟,2个月-12个月> 50次/分钟,新生儿-2个月)

【/h/】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抗肠道病毒药物,但中药对疱疹性咽峡炎有很好的疗效,可以缩短病程,加快恢复。中医认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病机是湿困脾胃,邪侵肺脾。脾胃很重要,脾不健,湿阻。所以建议使用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疗:一般人群可以用扁豆、眉豆、芡实、枸杞、陈皮炖排骨汤;平时脾虚者可选择五指炖排骨汤、桃子、黄豆,既补气又祛湿。

提示

你能再拿一次吗?

有些家长会问“你以前会得疱疹性心绞痛和手足口病吗?”刘嘉芬说他可能还会得到它。因为引起这两种疾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即使感染了,对一种病毒有免疫力,但对另一种病毒仍然没有免疫力,所以可能会反复生病。

她建议家长注意孩子的手部卫生,勤洗被子。去人多的地方记得戴口罩。另外EV71疫苗(6个月至5岁)可以接种,最好在12个月前完成两次接种。

发布时间:2021-05-26 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