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王女士向宁波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称其孩子目前上小学三年级,现在班上流行“盲人文具盒”。为了提取一定的隐藏钱送人,孩子连续购买了20套24支笔,总价2000多元,完全上瘾。浙江省宁波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也收到了几次咨询和投诉。孩子为了提取专项资金、隐性资金、中小概率的有限资金,频繁向父母要零花钱购买盲箱物品,导致精神恍惚影响学习甚至家庭矛盾。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各种“文具盲盒”在北京小学生中悄然流行,如中性笔盲盒、橡胶盲盒、修正带盲盒、胶带盲盒、密封盲盒、各种文具收藏幸运盲袋等。“文具盲盒”的价格比普通文具贵2-3倍,但还是有孩子为了盲盒里藏着的钱花了几千块钱。
调查
反复买“隐藏钱”的“盲文具盒”
家长担心会导致学生过度消费
【/h/】一项调查显示,拆盲盒带来的惊喜在年轻一代中流行,预计2021年国内盲盒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
【/h/】在淘宝上搜索关键词“文具盲盒”,北青报记者看到有德利、陈光、yoofun/ Youfan文具、三年二班等几十个品牌,3700多个产品网页。部分产品标有“99%的孩子想买”、“有隐藏钱的礼盒”等标语,还配有各种店铺开盲盒抽取隐藏钱的视频。
北清日报记者在西单某商场地下室的书店里看到,各种“盲人文具盒”在店内占据显著位置,“盲人文具盒”的包装上印有柯南、哈利波特、复仇者联盟等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人物。还有大大小小的问号和“惊喜礼物”,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盲盒笔的基本价格从3.5元到6元不等
【/h/】书店工作人员说“文具盲盒”销量不错,新产品越多越受欢迎,每天都会有同学过来转;淘宝店主还表示,有些家长甚至会一次性购买一整套,以满足孩子的需求,避免孩子重复购买同样的钱。
盲人文具盒是如何在学生中流行起来的?《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有同学为了拿到隐藏的钱,在网上和各种文具店买的,前后花了500多元。购买中难免会有重复的文具,所以她会给其他同学一些她不喜欢的文具,比如钢笔、尺子、磁带、笔记本等。“同学给了我一支带有卡通图案的钢笔。这支笔不同于普通文具。每个人都想得到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小学四年级学生孙告诉《北青报》记者:“我渐渐喜欢上了‘文具盲盒’。我总是求妈妈给我买新的钱,第二天我就可以去学校和同学交流了。”
盲箱里的文具真的值这个钱吗?例如,一套名为“沈林不知道”和“字说”的晨光盲盒文具套装,包括一支中性笔、一个芯替换件、一个便签本、一个橡皮封面书和一支荧光笔,售价为7.8元。孙说,看起来盲人文具盒并不贵,但她买盲人文具盒只是想得到自己喜欢的款式,与文具本身无关。其实家长在开学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足够的文具,新买的盲盒里有些文具根本用不上。“一开始画复件的时候会赠送便签、印章、尺子等文具。后来大家都有很多,也没人愿意发给同学。每次去文具店,还是想买个包拆。”她吐露了她的矛盾心理。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对“盲文具盒”上瘾,过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妨碍孩子专心学习。“盲箱”在成年人中很流行,很多成年人还是控制不了,尤其是自制力差的孩子。有了用零花钱买的孩子,甚至还向同学借钱,真的很让人担心。
有些家长认为文具应该是用过的,而不是收过的。“文具盲盒”的属性是文具,但它的变态吸引力却在推动孩子过度消费,养成浪费的坏习惯。一名五年级学生的父母说,由于他们的孩子喜欢盲人文具盒,他们桌子的抽屉和橱柜在短短半年内就装满了文具。一个抽屉里有几百支中性笔,一个学期就用完了10支。其余的肯定是浪费。
分析
过度包装和营销导致“买进来买出去”
比较心理很容易导致孩子“上瘾”
【/h/】盲箱经济一路走高后,从娃娃盲箱到票盲箱,曾经有网友嘲讽说“一切都可以是盲箱”。不同的产品放在同一个盒子里。消费者事先不知道盒子里是哪一个,但是有一定的概率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产品。这种被称为“盲箱”的消费,让人“买进来买去”止步。
【/h/】为什么盲盒这么受欢迎?潜在的消费陷阱有哪些?盲盒流行绝非偶然。过度包装和营销是诱因。北青报记者看到“盲文具盒”的产品上有“99%的孩子想买”和“装有隐藏钱的礼盒”等标语,还有各家店铺打开盲盒抽取隐藏钱的视频,涉嫌过度包装和营销。
【/h/】根据宁波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分析,孩子并不是真的喜欢或者为这款产品的实用功能买单,而是因为学校里藏着或者稀罕钱的学生在同龄人中有话语权。同学之间的社交因为盲箱而发生了变化。孩子想要被别人认可和喜欢的心理可能比成年人更强烈,更单纯。在学习成绩提升之路漫长而漫长的时候,他选择了最容易的捷径,就是拥有最稀有的文具盲盒,用它来交换友情和话语权。
【/h/】也有专家分析,由于盲盒包装的特殊性,很容易导致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另外,盲盒分为普通版和隐藏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导致孩子在购买和使用此类产品时“上瘾”。
提示
认识盲盒的不确定性
防止商业营销套路
【/h/】中国消费者协会早前发布了一条消费者提醒,称青少年好奇,喜欢与人攀比,消费观念不成熟,容易沉迷于盲盒,有的甚至直接“端盒”以求抽取“隐藏钱”——购买概率只有1%甚至更低的商品,会购买上百个盲盒。与普通商品相比,盲盒具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只能依靠商家的广告购买,容易被商家的虚假宣传误导,如夸大商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颜色和款式不一致等。
【/h/】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要认清盲盒的不确定性,认清并防止商家的过度营销套路,不跟风攀比;要结合自身的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爱好,量力而行,理性消费。购买盲盒时,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
【/h/】6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儿童盲盒消费小贴士》,提醒人们盲盒可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因此近年来在儿童青少年中极为流行。因为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直观的说出盲盒中产品的质量,所以消费者应该看看包装,留下凭证,避免购买不合格的产品。
【/h/】专家提醒,家长要引导孩子购买儿童盲盒,不要沉迷其中。买盲盒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经济能力和消费需求,引导孩子量力而行,避免沉迷。
内存
2021年推出的市场监管总局
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防护行动
【/h/】6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2021儿童学生用品安全防范行动。此次行动将重点关注儿童玩具、儿童餐具、儿童防护用品、儿童服装、儿童家具、学生文具、学生灯具、校服等社会高度关注、与儿童安全健康密切相关的产品,围绕质量安全相关关键指标组织专项质量监督抽查。
【/h/】同时,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将开展流通领域“三不”产品专项清查和“网络名人玩具”等产品专项打假行动,坚决取缔“黑工厂”、“黑窝点”、“黑作坊”,积极发现问题,追溯生产源头,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玩具等违法行为,及时公布典型案例,震慑质量违法行为。
【/h/】该行动还将加强儿童产品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增强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巡回咨询”,进一步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标准体系,开展提高标准和水准的行动;充分发挥部门联合作用,形成质量安全社会治理格局。(记者阎)
发布时间:2021-06-03 12:45